标识文化

字体:【小】 【中】 【大】

发布:2015-5-6 09:22:00

浏览: 次

分享:

校训

校 训:博学笃行 厚德重法

拟定人:谢锦添

含 义:

  “博学笃行”取自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。《礼记?中庸》:“博学之、审问之、慎思之、明辩之、笃行之”,又《论语?子张》: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”。在今天,我们可以赋予它新的含义,“博学”指广泛学习各种知识,包括人文、社科。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,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,才能更好地掌握法学知识,造就法学大家;“笃行”指重视实践,坚持实践。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理解理论,深化理论,升华理论。“博学笃行”汲取了传统文化典籍的精粹,又具有时代气息,展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精神。

  “厚德重法”不仅是传统文化与时代召唤的结合,亦体现了我校办学指导思想,突出了我校办学特色及办学目标。《易经?象传》: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。“厚德”使品德厚实,即胸怀宽厚,与人为善。江泽民同志提出“以德治国”,究其根源,道德是一种内省自觉的价值力量,法治的真正实现是以道德为基础的,社会道德水准决定着法治的面貌,法治建设一定要与道德建设相结合。法治思想是荀子的重要思想之一,“法者,治之端也。”“至道之大形,隆礼重法则国有常。”《荀子?君道》。法治理论亦是韩非思想的核心。 法治德治相辅相成,德法结合,厚德重法,这是时代的呼唤,是法制的发展。总之,“厚德重法”不仅体现出我校作为政法大学的办学特色、办学目标,亦适应了时代的召唤。

  “博学笃行”与“厚德重法”的关系:在政法大学,“德”、“法”要在“博学”的沃土中成长,在“笃行”的平台中成熟,没有“博学”的坚实基础,“笃行”的坚强后盾,“德”、“法”将是无根之木,无源之水,难以造就博雅之士;“博学”、“笃行”的最终奋斗目标是“德”、“法”,没有“德”、“法”这个目的地,“博学”、“笃行”将是失却航向的舵手,难成大器。

  总体而言,校训融传统色彩与时代气息于一体,集文化底蕴与学校特色于八言。


字体:【小】 【中】 【大】

发布:2015-5-6 09:22:00

浏览: 次

分享:
点赞: